9月19日至21日,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统计交叉科学研究分会、全国工业统计学教学研究会民族统计与数据科学分会2025年联合年会在上海举行,校党委书记解超出席年会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统计交叉科学研究分会秘书长、云南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院长赵建华教授主持。
解超从国家宏观战略需求切入,结合学校的历史发展脉络,阐释了统计学科交叉融合的必要性与重要价值。他表示,学校将以深化综合改革为契机,紧密对接金融强国战略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求,依托“数据科学交叉研究院”等校级研究平台,聚焦数理统计、经济统计、大数据分析、演化博弈理论等交叉方向,推动学科深度融合,大力培养更多兼具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的优秀统计人才,更好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为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立信力量”。
此次会议由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统计交叉科学研究分会、全国工业统计学教学研究会民族统计与数据科学分会联合主办,学校与云南同创科学计算与数据挖掘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理学院共同承办。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全国84家单位的200余名统计学、数据科学及相关交叉领域的专家学者、青年科技工作者参会。本次联合年会是我校第五届“学术活动月”主题论坛之一。
全国工业统计学教学研究会会长陈敏研究员介绍了统计学相关学会的发展情况,并强调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统计学既迎来了全新机遇,也面临着现实挑战。他呼吁广大统计工作者凝聚共识、团结协作,以集体力量推动统计学学科持续进步,更好适配时代发展需求。
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副理事长石坚教授指出,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日益深入、研究方向和研究范式不断更新,为解决复杂现实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强大的工具支撑。民族统计与数据科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对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助力民族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着关键作用。
全国工业统计教学研究会民族统计与数据科学研究分会会长、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统计交叉科学研究分会理事长石磊教授表示,本次两个学会年会的联合召开,本身就是不同学术平台、研究力量交叉融合的生动实践,本次会议为统计学领域搭建了高效的交流合作平台,在促进学科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大会报告环节,香港理工大学讲座教授黄坚,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邹国华,华东师范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副院长於州教授分别受邀作大会报告;厦门大学教授刘婧媛,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张新雨,广西师范大学张军舰教授主持。
黄坚作题为“Advancing Statistical Frontiers: Leveraging Large Models in Statistical Analysis”的报告,通过条件生成学习、功能性蛋白质序列生成、合成数据增强和无代码数据分析等示例,强调大模型带给统计学的机遇与挑战。邹国华作题为“统计调查数据分析的若干新方法”的报告,结合在地球科学领域开展的统计学交叉研究经历,介绍如何利用大气环境和大气污染数据进行统计建模和预测,解决实际部门关注的科学问题。於州作题为“降维与表征——统计学与人工智能融通共进下的若干发展”的报告,剖析统计学与人工智能领域对于降维表征学习理解的内在联系,并系统融合统计学视角以及现代人工智能方法建立有监督非线性降维表征学习的理论方法框架。
分组报告环节设置6个分会场,分12个单元展开学术交流研讨,研讨主题涵盖“人工智能的统计基础”“生物统计理论与应用”“经济政策与环境统计评估”“演化博弈与行为偏好”“矩阵数据建模与预测方法”“高维统计与机器学习方法”等。
(供图 赵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