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第五届“学术活动月”开幕式暨第四届数字经济与数字贸易论坛在上川路校区举办。党委副书记尹晨,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上海市经济学会副会长沈开艳出席并致辞。开幕式由科研处处长万金城主持。
尹晨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持续推动全球经贸发展和经贸治理体系的重构。他强调,学校将重点布局数智会计审计、新金融与金融科技、大数据与数字经济等学科领域,加快建设国际知名、国内有重要影响、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财经大学。他表示,学校将以第五届“学术活动月”、第四届数字经济与数字贸易论坛为契机,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科特色优势,扩大开放合作,努力在服务数字中国、上海数字化转型中展现更大作为。
沈开艳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全球经济格局,既为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也带来三大核心挑战:一是全球数字治理规则亟待构建,需协调数据流动、算法伦理与数字主权冲突;二是技术红利分配不均可能加剧“智能鸿沟”,必须推动包容性发展;三是安全风险日益凸显,需共同应对数据安全与产业变革带来的社会冲击。她表示,上海市经济学会与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联合举办本届论坛,正是希望搭建一个开放、前沿、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汇聚全球智慧,为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和人工智能发展的“上海高地”贡献力量。
全国数字经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刘守英教授,上海财经大学资深教授、全国数字经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委员徐龙炳,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全国数字经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委员寇宗来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全球治理与创新研究院副院长、终身教授张林,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林辉教授分别作题为“数字经济专硕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数字金融平台与基金流量植入”“估值驱动下的企业转型:基于机器学习的动态产业分类方法与新发现”“数字化背景下能源公正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的主旨报告。主旨报告由国际经贸学院院长毕玉江等主持。
论坛设置了“人工智能、数实融合与高质量发展”“数字贸易与对外开放新格局”“数字化转型与全球可持续发展”“数字金融、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四个分论坛,与会专家聚焦AI、数字贸易、数字金融、数字化转型等热点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论坛举办了“论文写作与期刊发表”工作坊,来自《世界经济》《财经研究》《世界经济研究》《南开经济研究》《上海经济研究》《外国经济与管理》《国际经贸探索》《会计与经济研究》等期刊的多位主编和编辑部主任受邀出席,为与会者提供论文写作指导和建议。工作坊由学术期刊中心主任陈春华主持。
本次论坛由上海市经济学会数字经济专委会与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共同主办,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澳门城市大学、韩国国立绿色发展科技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广西大学、海南大学等国内外30所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共450余位师生参会。本次论坛共计收到114篇投稿,会议期间共进行了37个学术报告分享。
与会专家围绕AI催生新动能、构建新规则、应对治理挑战等前沿议题开展了深度研讨,为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论坛成果将有效助推我校有组织科研与学科高质量发展,强化数字经济领域的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协同创新。
(供图 国际经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