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 | English
| 在线投稿 |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 > 正文
【长江日报】青年学者享受冷门研究带来的快乐 打上俞秀松的“务实”烙印 喜欢踏踏实实去做事
    发布日期:2021-05-04     【信息来源】新闻网(新)     作者:新闻中心 王蕾

       http://cjrb.cjn.cn/html/2021-05/04/content_203014.htm

    陈斌论文摘选:

    纵观俞秀松的革命生涯,他始终坚持为国家谋独立、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始终坚持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党内“左”倾错误进行过不屈不挠的斗争,直到献出生命。在短暂的革命生涯中,俞秀松在开展工人运动以及民族统战工作中也留下了可供借鉴的宝贵思想。其中,俞秀松注重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改善少数民族经济生活、保障少数民族政治权利和信仰自由等思想对于目前党开展少数民族地区工作仍具有借鉴意义。

    读博期间,因为对“不想做官”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俞秀松产生好奇,陈斌萌发研究俞秀松的念头。在毕业论文选题时,他将研究方向定为俞秀松,博士毕业论文题目是《俞秀松革命生涯和思想研究》。在研究俞秀松的过程中,陈斌发现自己的人生也越来越深地打上他的烙印。

    4月14日,长江日报记者奔赴上海,在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见到在此当老师的陈斌。陈斌的笑容略显腼腆,但安排事情有条不紊、从容不迫,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务实。1990年出生的陈斌说,自己研究俞秀松时,也被他身上的务实精神打动。

    ■ 俞秀松几次拒绝做官,我也要为人民群众服务

    陈斌最初了解到俞秀松,源于他的博士生导师唐莲英教授。唐莲英教授是中共党史领域的专家,经常与陈斌谈起俞秀松的故事,其中,俞秀松几次拒绝当官的故事给陈斌留下深刻印象。

    “做官,我永不曾有这样的念头。”这是俞秀松1923年写给父母的信中提到的一句话。俞秀松的老师和朋友中有不少在当时的浙江教育界赫赫有名,有人邀请他去浙江省教育厅任职,被他用这句话委婉拒绝了。1935年他到新疆开展革命工作后,也有人邀请他入职新疆省教育厅,公文都发了,也被他推辞。

    为什么放着条件优渥的“公务员”不去做?这是陈斌对俞秀松最初的疑惑。很快,他在《俞秀松文集》中找到了答案。

    “我的志愿早已经决定了,我要救中国最大多数的劳苦群众。”俞秀松认为,入仕为官能改变的有限,他想要找到能够改变更多人命运的道路。他将目光聚焦到了工人群体身上。

    “习近平总书记讲过,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当干部。”实际上俞秀松一贯是这样坚持的,不管做官不做官,一切为群众服务。我也要一心为人民群众服务。

    ■ 艰难境地俞秀松仍保持乐观,我在冷门研究中也能找到快乐

    2015年从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陈斌考取华东师范大学就读博士学位,选择党的创建史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并把俞秀松作为研究对象。

    在当时的党史人物研究领域,俞秀松还是“边缘”人物,算是比较“冷门”的研究对象。人物冷门,往往意味着研究难度呈几何级数增加:搜集素材大海捞针,确认史实缺乏佐证,辛苦研究出来的成果很可能发表无门。很长一段时间内,陈斌对自己的研究都有点踟蹰。俞秀松的坚定给了他很大的鼓舞。

    1920年俞秀松从北京回到上海,加入进步杂志《星期评论》,当时他在给朋友骆致襄的信中感慨:“这里的同志,男女大小十四人,主张都极彻底,我实在还算不得什么。但是和爱快乐天真的空气,充满我底四周,真觉得做人底乐趣。”

    看到这一段文字时,陈斌仿佛能看见当年俞秀松意气风发的样子。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陈斌发现,当时《星期评论》因为文字犀利被各方针对,维持运转已经举步维艰,1920年6月休刊。

    “当时情况已经那样艰难,但他依然能够保持昂扬的斗志和乐观精神,甘之如饴地对待自己热爱的事业,这一点对我触动很大。”

    坚定信念后,陈斌开始想方设法突破研究瓶颈。缺乏史料,他就一座座图书馆去翻,一间间档案馆去查。在此期间,经导师介绍,陈斌还结识了俞秀松烈士的后人俞敏先生,他为陈斌的研究提供了很多帮助。

    陈斌渐渐开始享受这种“冷门研究”带来的“痛并快乐着”的体验。“其实研究冷门人物也有优势,就是能够挖掘那些被‘遮蔽’的东西。每次有这样的发现,虽然累,却很有成就感。”

    ■ 俞秀松一直在做基层工作,我认为务实就是最大浪漫

    2019年博士研究生毕业后,陈斌入职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他依然醉心于业余时间研究俞秀松,也发现自己的人生慢慢打上了俞秀松的烙印。“我们有一些地方比较相似,比如说我也喜欢去踏踏实实做一些事情。”

    对俞秀松的了解越多,陈斌越被他的务实精神打动。“1920年,他从北京互助团回到上海以后,进入工厂去做工。后来俞秀松的日记中谈到,他当时的想法就是必须去工厂接触工人,去了解工人的诉求,然后去了解怎么发动工人。”

    在陈斌的办公室,他对记者如数家珍:“在党的创建时期,上海外国语学社是为党培养干部而开设的一个机构,俞秀松担任该学校的秘书,做了很多的工作。这实际上体现了俞秀松务实的一面,他会做一些基层的工作,他一直从事的工作和人民群众是息息相关的。”

    而今在学院,陈斌带着好几个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他会将俞秀松的故事融入课程之中,想通过自己对党史的讲授,影响和改变一些青年学生。

    “给大学生上思政课的时候,我会把俞秀松的一些故事讲给他们听。让同学们看到俞秀松这么一个百年前和他们一样的青年人,在当时的一些做法、活动和选择,再让同学们设身处地地去将心比心,很多同学还是有触动的。”

    记者问到俞秀松对他生活的影响时,陈斌提起自己和妻子的爱情。“我和我爱人是高中同学,谈了10年恋爱。她当初选择我也可能是因为我这个人还比较务实。但这种平平淡淡的务实,可能就是我能给的最大浪漫。”务实就是最大的浪漫,这既是陈斌对妻子的告白,也是对自己潜心研究的对象俞秀松的告白。

    长江日报记者胡胜

    策划、统筹:谌达军 翟晓林  报道支持:刘安娣

点击率:    编辑:新闻中心 王蕾
相关信息
【上海教育新闻网】打破围墙,因地制宜,融入日常!上海打造“育... 工商管理学院青年教师"一站式"学生园区工作室揭牌
我校教师在第六届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佳绩 今天,为立信青年点赞!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暨第七期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开班 2024年春季“优培计划”(青年骨干)培训班开班
上海市青年文明号互学互访活动在学校举行 “青言萌语”青年教师“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室入驻园区
立信“聊聊吧”,“阅疗”越快乐 第二届“天翼云杯”上海市大学生云计算应用大赛数智青年训练营启...
上川路校区:浦东新区上川路995号 文翔路校区:松江区文翔路2800号 中山西路校区:徐汇区中山西路2230号
沪ICP备09005481号-4 CopyRight ©2015-2016 版权所有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