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561838
抗战烽烟中,白色恐怖下,1933年,在“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创办的立信会计学校,两位年轻人秘密发起成立了一个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进社”。这对忘年之交、师生相称的好搭档,一个是后来被称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一人”的著名经济学家顾准,另一个是现代京剧《沙家浜》中主角郭建光原型人物之一、被誉为“财经战线红管家”的李建模烈士。那一年,顾准18岁,李建模26岁。
立信会计专修学校毕业生合影,前排右二为李建模,中为潘序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将近90年之后,“新进社”日前在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成立了。首批自主自发加入社团的青年学生达58人,他们跨越时空成为顾准、李建模等学长的接班人,学思践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担负起二十大精神师生宣讲团任务,其中半数左右学子都是中共预备党员。
【沉浸演绎历史剧本】
上海滩,吉祥里18号,立信会计学校,李建模拿出一本小册子递给顾准……“《共产党宣言》?”“我所有的疑惑和不解,统统在这本书中间得到了解答……”李建模不禁背诵起宣言,顾准被他的激情点燃,也一起背诵起来:“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顾准青年像及手书
“顾老师,您也读过这本书?”“实不相瞒,这本书我早已读过。”“这么好的书,你竟然不推荐给我。”“我可不敢拉你下水。”“这不是下水,是上船。顾老师,其实我们早就是一条船上的人了。”李建模和顾准的这些对白,发生在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原创音乐话剧《永不停息的算盘声》第三场。
李建模
此时此地,周二下午,在校图书馆“木兰书院”,在学校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指导老师高洁带领下,新进社的成员们正在分角色朗诵这部长长的剧本。他们你一言、我一语,投入在大约90年前的戏剧场景中,沉浸式演绎两位进步青年如何走上革命之路,并筹划创排由非专业演员出演的青春版同名剧目。
剧中,李建模对顾准说道:“我准备在立信同学会的基础上成立一个新的组织,带领大家一起学习马克思主义,名字我都已经想好了,就叫‘进社’。”于是,两人团结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和立信会计补习学校中要求进步的年轻人,立旗结社。第一批成员中,有顾准、李建模、李少甫、陈怀德、夏增寿、李燮泉、沈尉平、童志培、汪璧、王纪华(王文清)等,并邀请进步人士作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时势、哲学等专题演讲,还出版油印刊物《前卫》。
【进馆挖掘红色资源】
大三学生李子含是新进社浦东社长,她和其他同学相约再次走进位于浦东校区的校史馆。这一次不止像新生入学教育一样观展,而是通过专业讲解,挖掘校史资源,针对性寻找李建模和顾准的热血印记。每周学习,加之自学,在她看来,“我们只有先自己做足做深功课,才能向身边的同龄人讲好红色故事,并且让更多‘听故事’的人变成‘讲故事’的人。”
近一个世纪的校史展台上,顾准“从练习生到思想家”桃李天下,李建模则位列“立信英烈”板块之首。新进社社员们发现,就在进社成立次年,顾准和李建模等带领“进社”成员参加宋庆龄领导的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武卫会),1935年两人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于是,“进社”开始直接在党的影响下开展活动,从抗日募捐到示威游行……
时代改变,精神不变。全校国贸、公管、保险等13家院系均向新进社推荐社员,借助这样的团学组织和理论社团,突出对青年的政治训练和思想引领,将党的基本理论、路线和方略贯穿“青马工程”全过程,培养学生骨干、栋梁之材。新进社社员、工商管理学院学生干部王嘉琪表示,自己要在“新进社”这个平台更好锤炼意志力、锻炼自制力,提高政治判断力、加强政治执行力,与党同心、与党同行,为国家发展注入更多青春动能和活力。
令学生最感遗憾的是,后因组织被破坏,顾准流亡去北平,历经“一二·九”爱国运动,1940年后进入李建模所在的苏南抗日根据地;李建模则在家乡成立武卫会常熟分会,建立中共支部。抗战宣告胜利还没多久,李建模随新四军苏浙军区第四纵队乘中安轮渡江时,因沉船事故与800多名战士同时遇难,年仅38岁。他那永不停息的算盘声,永远在历史的时空中回响……
潘序伦和顾准(右)
【依托专业讲出水平】
从进社先辈身上,商科院校学生们见到的不止精神,还有专业。李建模之所以被谭震林将军誉为“红色管家”,因为他充分运用财会专业知识,想方设法筹措资金,精打细算为党理财,千方百计征集物资,为创建和巩固苏南抗日根据地做出卓越贡献。上海解放后,顾准先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财政部副部长、上海市财经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财政局局长兼税务局局长等。
事实上,新进社社员李子含、杨默等也同时是学院里“金小燕”党史宣讲团队员,他们通过近百场宣讲积累着一定的红色金融史基础。就读金融学专业的杨默,还与同学合作创业项目,今年接连拿过“挑战杯”、“互联网+”等大赛的市级奖项。他家住普陀区建德花园,利用节假日与团队伙伴向社区居民普及钱币货币知识,传播金融反诈常识,也同时将商业界、银行界校友为党进行后勤补给工作的历史故事讲述给老百姓听。
李子含几乎每月都去学校周边的阳光苑小区加入志愿服务,不仅陪伴社区里的爷爷奶奶做剪纸、包饺子等,还与老党员合作宣讲党史。她笑着直言,之前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认知还不成熟,在宣讲中甚至与老同志热烈地辩论起来。“我们认识到,进社前辈的思想觉悟和理论修养水平都很高,”杨默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而且他们在救亡救国的战争年代追求进步、换来光明;相比之下,我们这一代新进青年更当倍加努力、奉献青春。”
年内,新进社就要在全校师生面前正式亮相开展首讲了。除讲座、论坛等传统形式外,他们计划引入学习沙龙、朋辈讲坛、知识竞答、经典赏析、情景表演等形式,打造“进·研”“进·思”“进·行”活动品牌,让理论学习“活”起来,推动新进社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并且走出校园、走进社区以及中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