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ajmide.com/m/branddetail?id=55766410
近日,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智领财经 模塑未来”人工智能通识系列公开课拉开帷幕。首讲以“AI时代的生涯规划”和“如何利用AI提升职场竞争力” 为核心,引导学生以积极姿态拥抱AI时代的职场变革,倡导“与变化共舞,与未来共振”的发展理念。该系列公开课涵盖 AI 发展史与技术基础、工具实操、行业赋能及伦理规范等九大模块,采用线下授课与线上直播相结合的形式,将持续 9周更新,为师生带来一场AI与财经教育深度融合的知识盛宴。
公开课启幕:点燃学生技术探索热情
会计学院2024级学生李雅馨课后分享道,授课教师巧妙地将复杂算法逻辑与商科知识相结合,通过智能风控、审计自动化等生动案例,不仅教会她运用AI解决现实问题,更让她认识到“技术+专业”的复合能力才是未来职场的核心竞争力。
顶层设计:系统性布局AI教育改革
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以百年财经教育积淀为根基,主动拥抱变革,通过系统性布局将AI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链条。5月,学校发布的《人工智能赋能本科人才培养行动计划(2025-2027)》提出,将AI理念、知识、方法和技术深度融入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实践、师资等人才培养核心要素,以及“教、学、评、管”全过程,致力于培养具备 AI 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根据计划,学校将通过七大行动计划,在未来三年内重点打造10个“AI+”示范专业、5个“AI+”特色微专业、20门“AI+”智慧课程、15本“AI+”新形态教材、30个“AI+”实验实践项目,并同步建设智慧教室、实验室、管理平台等基础设施,全面推动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在2025年的机构调整中,学校将信息管理学院转型更名为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建立财经信息类岗位技术能力需求图谱,优化调整4个信息类专业,设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形成聚焦数据智能的理学专业群。
落地实践:教学与资源双轮驱动赋能人才培养
课程建设作为AI赋能人才培养的关键抓手,学校整合14个学院30 余位教师资源,推出“智领财经 模塑未来”人工智能通识系列公开课。该课程涵盖九大模块,设立“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入门”“DeepSeek 智能体搭建”“AI 赋能抽样审计” 等40余个子课题,通过跨学科协作打破专业壁垒,为学生构建全面的 AI 知识体系。
在教学资源方面,立信图书馆率先引入AI馆员服务,接入DeepSeek 智能系统,实现海量文献资源的精准检索与快速响应,师生可通过自然语言交互一键获取学术资料。学校开发的智能招生问答系统深度融合DeepSeek大模型技术,能解答专业报考、课程设置、就业方向等复杂咨询,为考生提供个性化择校建议。此外,学校还构建了实时在线的“AI教务”服务平台,提升教学管理服务智能化水平,打造“师生身边的教务处”。早在2024年9月,学校就发布了2024级0号新生 “AI 小信”,作为全时段、全方位的AI智能成长助手,在课程学习、校园百科、生活服务等方面助力同学成长发展。
生态构建:学科交叉与产教协同双轨并行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紧密围绕学科科研发展核心需求,实施“AI赋能学科科研范式变革十大工程”,提出升级人工智能实验平台、构建AI交叉学科专业顾问团队、组建AI交叉研究团队、打造AI科研素养提升型workshop等举措,打造具有立信特色的科研品牌。
在产教融合方面,会计学院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数智行业龙头企业共建 “人工智能审计”微专业,并与企业合作基于华为WeAutomate RPA平台研发“财务数字机器人实验系统”,应用于相关课程,帮助学生掌握智能财务工具;国际经贸学院联合电商平台开设“数智菁英班”,邀请企业导师参与课程设计,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设计“财经智能”微专业(试点班),整合学院与企业优质教学资源,采用 “双导师制”,以企业真实需求为驱动,通过真实场景锤炼学生的技术硬实力与协作软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