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why.com.cn/wx/article/2025/07/17/17527329541276964343.html
让高校实验室对接企业真实需求,让创业项目在产业园区中落地生长,这是在浦东正式启动的“立信-金融数据港一站式青年科创中心”希望达成的目标。记者7月17日从上海立信金融学院获悉,这一科创中心拥有1328平方米创新空间,将探索将“企业出题、科创答题”模式嵌入青年创业全链条,构建起“学校-园区-企业”三方共育的创业生态。签约现场,4个聚焦金融科技等方面的校企合作项目集中签约、3个功能性实验室及创业对接载体的入驻,标志着校企共创的“产业场景化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进入实质运营阶段。
企业出题:从“纸上谈兵”到“实战破题”
在传统创业孵化中,大学生项目常面临“技术与市场脱节”、办公场地难寻等困境。而科创中心创设的“企业命题池”机制,则将整合金融数据港内多家头部企业力量定期发布产业痛点,由立信师生组队“揭榜解题”。
据介绍,作为首批入驻金融数据港的青年科创力量,创新创业项目将从课堂假设走向市场实战,在真实产业场景中接受检验、淬炼成长。地理位置的联动便捷,企业导师的参与,立信上川路校区创业园与金融数据港“双基地”贯通,学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低空无人机上午在教室调算法,下午即可在张江试飞。
走进AI创新中心4楼,10间独立办公室与实验室及会客场景学生已开始忙碌,隔壁会议室正进行“君榆芯安理付”路演。这种“办公-实验-路演”一体化空间,实则是金融科技产业的“微缩场景”。在这里,金融数据港联动相关企业提供算力支持,为师生科研科创提供便捷。金融数据港针对大学生项目的发展阶段协助办理浦东新区入孵企业认定等,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我们不再是在校园里模拟创业,在金融数据港,我们有很多机会与基金经理、投资人面对面。”入驻团队学生负责人感慨道,“我们可以在这样的创业空间内走得更远”。
生态共育:从“单一孵化”到“四链融合”
在浦东新区区委金融办、上海市张江科学城科创服务中心、浦东新区人才工作局、浦东新区团委、浦东新区唐镇人民政府指导下,金融数据港与入驻项目签订成长协议,形成独特“三维支撑体系”。
从知识链到人才链,学校将科创中心纳入大学生创业空间延伸体系,金融科技学院运用《金融科技前沿》课程邀请企业高管走进课堂讲授真实案例;从技术链到产业链,园区建立“项目-资本-产业”对接通道,通过定期“企业出题”揭榜挂帅,开展大学生创新项目路演,促成校企合作落地;从政策链到服务链,在金融数据港牵头下,联动各支持单位,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从工商注册到专利申报的全流程代办。
据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韩国飚介绍,浦东新区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从场地支持、资金扶持到生态构建,为青年科创者打造了“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后续,张江集团将全力支持中心发展,携手各方构建“孵化-加速-产业化”的闭环体系,让更多“实验室里的想法”变成“市场上的产品”。
同时,在科创中心的服务链条内,大学生通过导师辅导不仅可以开展创新创业,还能完成毕业实践,这也是一次进行就业辅导与对接的良好契机。
传承与发展:老校长精神在AI时代的创业传承
启动仪式现场,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军华讲述的一段关于立信老校长潘序伦创建“三位一体”办学模式的故事引起大家共鸣。如今,科创中心传承这一理念,将“诚信”注入AI时代创业伦理——所有入驻项目都将秉承诚信精神,在创新创业、科研突破中践行“立信”。
“潘先生当年打破‘闭门教书’的传统,今天高等教育正迈入‘创新型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侧改革’双向奔赴的新阶段,高校谋划编制深化综合改革方案,需要打破‘实验室与产业’的围墙。”王军华还提到,一站式青年科创中心的建设要把握一域与全局的关系,打造青年创业的良好生态,鼓励当代创业的立信学子像老校长那样,以诚信底色+创新锐气勇立创新创业的潮头,他还勉励立信学子要将个人、团队的创新创业与区域发展、社会发展相结合。
当浦东的金融科技产业遇上百年学府的创新基因,“百年学府”与“数据园区”同题共答立德树人,这座科创中心正在书写新的可能——不是简单的校企合作,而是让产业逻辑成为创业教育的“源代码”。正如一位参与签约的大学生创业者所说:“这里孵化的不是项目,而是能读懂产业密码的新一代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