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学校2025年暑期务虚会暨深化综合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在中山西路校区举行。校党委领导班子成员、深化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和专班全体成员出席会议。会议由校党委书记解超主持。
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十二届市委七次全会精神,聚焦“深入实施以人才培养改革为核心的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服务力、贡献度”主题,研判形势,明确方向,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以深化综合改革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
解超表示,今年是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关键之年,也是“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划之年,更是全面深化改革纵深推进的重要一年,要牢牢把握教育的三大属性,围绕落实“上海高等教育重服务强贡献计划”这一主线,以优化办学定位为先导,以改革人才培养体系为核心,以调整学科专业布局为基础,推动深化综合改革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一要强化战略思维,以全新的教育观深化对高等教育价值使命的思考,自觉把谋划学校事业发展放在教育强国建设和服务上海高质量发展的大格局中去定位,清晰把握时代责任和努力方向;二要强化数智赋能,主动应对教育范式转型,以提升学生数智素养和应用能力为核心,推动会计、金融等优势学科与数据科学、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前沿领域深度融合,全面打造“AI+”的新型财经人才培养体系;三要强化需求牵引,更加紧密对接金融强国战略和上海产业发展所需,提升人才培养供给与产业需求适配度,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智库作用,为上海“五个中心”建设贡献力量。
党委副书记、院长杨力围绕国内外形势变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聚焦《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等政策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分析了学校面临的发展形势与机遇挑战。他指出,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变化、产业链重组加速以及国家战略需求升级,共同推动着高等教育向更加精准化、融合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专业界限正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交叉融合等新兴领域,高等教育要从“被动适应”转向“主动引领”,强化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就下一阶段工作,他强调,一是纵深推进综合改革工作,强化经营者意识,设计资源优化配置机制,以绩效评价引导资源流向高贡献领域;二是加快推进研究生教育,抓好培养条件建设,大力推进学位点建设工作;三是深化AI赋能教学和科研,加快构建与智能时代相适应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四是持续提升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赋能学校事业发展;五是推动重要计划、方案、协议的设计与落地,将“重服务、强贡献”落到实处。
会上,各分管领导聚焦深化综合改革的关键瓶颈问题,围绕分管领域重点工作谈思考、明举措。发展规划处、教务处负责人分别就学校“1+4”深化综合改革方案、人才培养改革方案作汇报。
(摄影 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