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获奖项目均致力于培养大学生的大局意识和城市责任感,特别强调大学生应广泛参与包括志愿服务、社会调研、勤工助学在内的多元化社会实践活动,鼓励他们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积极投身于上海的城市发展之中。其中,荣获特等奖的项目《“大城养老、阅享生活”:上海市社区银发阅读高质量发展研究》团队,由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成员组成,在指导教师栾萌萌、熊金辉以及负责人袁昊栋(人文艺术学院)的带领下,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针对银发群体的阅读需求,前往上海市61家社区公共图书馆和北京、天津等8个地区的42家高校图书馆进行相关调研,形成一套阅读公共空间治理优化方案和公共图书馆银发读者服务标准。该团队还受邀参加了“人民城市,幸福有我”专项人民建议征集座谈会。项目成果不仅得到了上海市民政局和中共市委社会工作部的高度评价,还被上海市民政局采纳。
近年来,学校着力打造实践育人新模式,推动思政工作提质增效。今年,学校特别推出由党委学生工作部、校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多家单位联合开展的“强国先锋•立信有为”实践育人项目,精心规划了“红心向党、金融筑梦、绿动未来”三大主题路线。该项目共组织180余支社会实践团队,7000余人,深入全国28个省份的200多个乡镇,开展内容丰富的暑期研学实践活动。实践育人项目的启动,为本届“知行杯”项目孵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源泉。在学校党委和团市委的关心指导以及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校团委自今年6月起启动校内赛,积极整合项目团队,组建多单位协同、校内外结合的导师团队,进行多次点对点指导、组织多轮模拟演练,为项目提质保驾护航。在全校合力推进,各单位积极协同,各团队全力以赴的共同努力下,我校8支团队入围市赛复赛,6支团队取得市赛奖项,首次斩获特等奖,首捧“知行杯”上海市赛“优胜杯”,展现了立信学子学真知、悟真谛、长真才的青春风采。
下阶段,校团委将在总结大赛经验基础上,继续锻塑广大立信学子“行而不辍,履践致远”的精神品格,引导立信青年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积极投身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的民族复兴伟业之中,回答好“强国建设、立信何为”的时代命题。
2024年“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我校获奖团队 (同一等级奖项排名不分先后) |
|||||
奖项 |
项目名称 |
学院 |
负责人 |
其他成员 |
指导教师 |
特等奖 |
“大城养老、阅享生活”:上海市社区银发阅读高质量发展研究——基于上海市16区107个街道和219家街镇公共图书馆的实地调研数据 |
人文艺术学院 |
袁昊栋 |
周书语、谷嘉悦、李佳怡、刘宇轩、张丛喜、王宇琦、奚恺雯、周小斐、杨扬、孙启航、黄鼎豪、张义卓 |
栾萌萌、熊金辉 |
二等奖 |
感知乡村文脉,共润田园书香 ——空间分析理论视阈下上海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比较研究与路径探索 |
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 |
朱邯 |
孟德志、黄思敏、韩佩珍、吉润姿、李黄洁、刘俊良、柴怡帆、项一强、谌嘉祺、陈康怡 |
王亭、罗月领、曾琳智 |
社区健康守门人:上海家庭医生服务效能可视化评价体系研究 |
会计学院 |
黎静然 |
高瑜、刘楚菡 陶睿涵、伍弋阳、秦婷、张子琦 |
魏晓雁、夏笛 |
|
三等奖 |
“聚”科技浪潮,“扬”光辉历程 ——以科技赋能宣讲的新型范式引领教育走向智向化未来 |
信息管理学院 |
吴瑞佳 |
王俊曦、徐菁、张恬语、潘凌平、康林歆、徐康、周静怡、曹丙畅 |
胡翠华、周欢 |
科技密织“防护网”,打好反诈“组合拳”:区块链赋能构筑全社会协同反诈体系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
国际经贸学院 |
屈宏伟 |
林婧、齐小瑜、黄鼎豪、谷嘉悦 |
周佳雯、赵凤欣 |
|
AI智引心航向,沪上教育起新帆——基于AI技术的上海数字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实践探索 |
人文艺术学院 |
黄鼎豪 |
马晓萌、成焉、齐小瑜、李鑫、屈宏伟 |
卫志红、熊金辉、邹嘉 |
(图片 校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