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9日,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我校联合主办的“悦见人文·立信”系列讲座第二讲在上川路校区举行。本次讲座特邀上海纽约大学校长、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童世骏主讲,校党委书记解超,校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军华,市社联科普处处长姚丽莎,各二级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以及来自全校的500余名学生共同参与活动。讲座开始前,解超陪同童世骏参观了校史馆,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办学特色。讲座由上海电视台资深新闻主播林牧茵主持。

童世骏围绕“学以成才、学以成人、学以成己”展开分享,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兼具思想深度与实践指导意义的讲座。他结合自身亲历的从无电时代到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变革历程,指出数智时代呈现技术“加速度”发展特征,同时交织着现代化与后现代化、全球化与后全球化等多重矛盾,并借用歌德“魔法师的学徒”寓言警示技术失控的风险,强调善用技术成果、应对技术后果的重要性。在阐释大学教育的理想与意义时,他援引教育家孟宪承提出的“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民族和社会的发展”之“大学三理想”与纽曼“大学的理念”,强调校园共同体与师生同辈交流对成才的不可替代价值。
童世骏认为,在“学以成才”层面,要好奇心与责任心并重,摒弃狭隘功利性求知,重视“无用之用”的知识价值,培养怀疑精神与提问能力,并以“李约瑟之问”和“钱学森之问”反思创新人才培养之道;在“学以成人”层面,要解析物我、人我、自我三重关系,在驾驭物质世界、构建人际和谐、完善自我认知中确立价值坐标;在“学以成己”层面,要从自我超越与人类使命出发,秉持“成长是硬道理”,平衡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坚守“成人在己”的品格追求。身处数智时代,他建议大学生将AI视为“研究伙伴与助教”,通过高质量提问发挥其价值,同时保持独立思考与批判精神,在集体活动与公益行动中践行知行合一,锤炼价值观。讲座最后,他鼓励青年学子胸怀家国、放眼世界,在数智时代为民族复兴与人类文明进步贡献力量。


互动问答环节,同学们围绕AI与人文融合、向AI提问技巧、价值观践行等踊跃提问,童世骏逐一细致解答,并向提问同学赠送了签名著作。
“悦见人文·立信”系列讲座以文化浸润心灵,以思想启迪智慧,通过搭建与人文名家对话的平台,不仅深化了大学生对数智时代价值坐标的认知,更将其有机融入“大思政课”育人体系,为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与人文底蕴的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财经人才筑牢思想根基。
(摄影 忻心 学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