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在学校迎来建校96周年之际,信息管理学院联合国际财经学院在文翔路校区举行“数智化背景下‘信息技术+财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职业能力的实践与探索”研讨会。1994届校友黄建锋,2006届校友俞立峰,2015届校友罗显利,2018届校友王德泽、黄笑颖,2021届校友王泽轶、王睿,嘉宾刘斌轩,学院党总支书记褚红素及2024届毕业班辅导员出席。2022、2023、2024级近200名学生参加。
褚红素在致辞中强调高校院(系)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明确“数智技术”是新型工业化的鲜明特征,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在数智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在上海推动“2+2”、壮大“3+6”、培育“4+5”持续提升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融合化发展水平的规划下,学院要致力于通过科技赋能财经,深度了解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推动用人、育才精准对接;推动“学科链”“产业链”与“人才链”互促共进,实现产教融合双向奔赴,校企携手培养具备诚信品质、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财经信息技术人才。
会上校友、嘉宾们分享了各自在行业中的实践经验与见解,黄建锋认为商业银行的信息技术人才应具备“懂技术更懂业务,先厚积才能薄发,要合作更要融合,要创新也要借鉴,看当下也看长远”的职业能力。刘斌轩、黄笑颖、王睿、王泽轶、王德泽分别围绕“智能系统平台——算法部署与应用”“数智化背景下银行业与金融科技的融合”“信息技术赋能金融衍生品研究”“升级迭代的车联网:引领智能出行的创新浪潮”“期货市场量化交易与信息技术”做主旨发言。俞立峰、李晋蓉、王心芳结合学院2024届学生就业样本进行分析,梳理了学生在毕业去向上所显示的“金融服务、货币、互联网、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等高频词汇,提出了“信息技术、财经知识、跨领域融合、有效沟通、执行力、吃苦耐劳、责任心、逻辑判断、解决问题”等职业能力。
在“职业能力的实践与探索”专题研讨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参与,与校友、嘉宾就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在财经行业中的应用、如何更好地进入财经职场以及未来工作的职业能力要求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供图 戴宸轩 龙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