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对思政课改革的指导作用,不断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10月26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形势与政策”分教指委、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刘经伟)联合举办了“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与思政课改革创新研讨会”。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总教指委主任委员、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孙蚌珠,上海教科院德育研究院党支部书记兼副院长宗爱东,郑州大学学术副校长刘吕红,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刚,中山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李辉,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陈红,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满意,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安巧珍,哈尔滨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江波,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蔡文成,苏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田芝健,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静,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秋,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叶海涛,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永贵应邀出席会议。来自全国26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和相关学科研究生、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参加会议,会议以线上形式进行,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委员刘经伟主持。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万金城在致辞中表示,本次研讨会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与会专家围绕建设教育强国、提升教师素养、拓宽网络育人空间、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水平、贯彻“大思政课”理念、发挥红色档案的育人功能、构建思政课教师评价体系等问题展开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建设教育强国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发挥教育强国的思政引领力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思政课教师要自觉提升自身素养,争做校园里最美的“大先生”;要通过提升语言转化能力、提高育人体系优化水平等拓宽网络空间、提高网络育人实效;要从全体系优化、全学段贯通、全过程育人等方面深入探究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实现路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培养的人才要在政治素养、理论素养、历史素养、世界素养等方面补短板;要在明确大思政课之“大”的内涵基础上贯彻落实“大思政课”理念;要充分发挥红色档案的育人功能;要通过提升思政课教师能力素养和构建思政课教师评价体系等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研讨会为学院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充分发挥思政课的关键课程作用、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提供了宝贵思路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