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农历正月十五,中国会计博物馆内张灯结彩,洋溢着喜庆的节日氛围。由文博中心、国际交流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国际交流学院及孔子学院联合主办的“欢天喜地中国年 幸福团圆元宵节”活动在此举行,师生和留学生代表共同参与,共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活动以一场别具匠心的《蛇年贺卡、挂历展》拉开序幕。展览展出历年来自兄弟高校、行业协会的新年贺卡。观众们驻足展柜前,细细品味贺卡中手写的祝福与设计巧思,不少校友感慨:“这些贺卡不仅是节日的问候,更是一段历史的温情回响。”
与此同时,博物馆内布置了红灯笼、春联、舞狮和剪纸装饰,年味十足。在“寻宝非遗”环节,讲解员带领观众探索馆藏文物,讲述春节习俗背后的文化故事;现场体验区更是热闹非凡——留学生们执笔学写春联,围着灯谜绞尽脑汁,有的制作花灯和创意红包,欢笑声此起彼伏。来自阿富汗的留学生艾姆兰(EMRANULLAH MAZAHER)表示:“亲手做花灯让我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细腻,就像我们家乡的手工艺一样充满温度。”
才艺秀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古筝演奏以一曲《渔舟唱晚》展现东方韵律的悠扬;利比里亚留学生曼娜(MANNA DESTINY BLAH)用英文歌曲《You Raise Me Up》传递跨越国界的祝福;阿富汗学生分享的《Chinese New Year》故事,则以异域视角诠释春节团圆的意义,赢得阵阵掌声。文博中心主任崔亦田在致辞中表示:“今天的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展示,更架起了一座中外友谊的桥梁。”
活动的尾声,一碗碗热气腾腾的元宵被端上桌,师生围坐共品,糯香的芝麻馅与欢声笑语交融。国际交流处处长姚杰表示:“元宵象征团圆,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我们期待未来举办更多这样的活动,让世界看到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力与包容。”
此次元宵节活动以贺卡为纽带,以非遗为窗口,不仅唤起了人们对传统年节的记忆,更通过国际化的互动体验,让春节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中国会计博物馆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会计历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充分挖掘馆藏文物背后的文化价值,今年更是推出“节日里的博物馆”“博物馆里的思政课”等系列活动,弘扬博物馆里的中国精神,彰显博物馆里的中国价值,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持续深化博物馆育人功能。
(供图 文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