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 | English
| 在线投稿 |
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 > 正文
李世平:赓续立信文脉 传承红色基因 以诚信品格立身时代洪流
    发布日期:2020-10-12     【信息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党委武装部     作者:李世平

  本文系党委书记李世平在2020级新生开学第一课上的讲话


亲爱的2020级同学们,各位老师,各位家长:

  大家好!    

  今天,我们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这场特殊而隆重的开学典礼。由于疫情的影响,一些同学不能来到现场参加典礼,而是通过网络现场直播的形式进行观看,但这场特殊时期的开学典礼已经把我们所有人紧紧地连在一起,此时此刻不论你身在何处,你们同步开启了人生新的篇章。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一座学府、一位师者的幸运。首先,我要代表学校向2020级新同学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祝贺你们成为立信人中最新鲜的血液!同时,特别要感谢各位家长的精心培养和辛勤付出!由于疫情防控需要,远道而来的家长们无法亲临现场参加你们的开学典礼,感谢大家对学校的理解与支持。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此刻,我们在美丽的立信校园如期相聚,可谓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岁末年初,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大家学习生活的节奏。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全国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取得了抗击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在场的你们用自律雕刻时光、用坚持迎来蜕变、用拼搏赢得更多可能,分秒必争地投入到紧张的复习备考,度过了“加长版”高三,交出了一份份合格的答卷。对学校而言,既是荣幸,也意味着责任。大家把人生的梦想托付给立信,学校的老师们一定会用心培养好、呵护好每一位同学,让大家在充满着活力与人文关怀的校园里成长成才!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重大的历史进步都是在一些重大的灾难之后,我们这个民族就是这样在艰难困苦中历练、成长起来的。”对于同学们来说,这场抗疫斗争正是一堂生动的人生课、社会课,大家不惧风雨,经受住了考验,并且与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一同进步成长!

  同学们,今天,由我代表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老师与同学们交流对学校、对大学生活的理解,这既是大家进入立信后的第一堂课,也是对认识立信并度过未来几年在校学习生活的领读。

  中国人历来讲求缘分,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缘分:一是“血缘”,一是“学缘”。“血缘”与生俱来,而从大家跨入立信校门的那一刻开始,“学缘”将在你们的人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学们与立信结缘,学校将用自己的灵魂和积淀,带给你们独特的知识品位和精神气质,赋予一种镶嵌在生命中的身份标识——“立信人”。这种“学缘”留下的烙印,就是我们学校文化的核心与精髓。今天,借开学第一课,我想先以“学缘”这个话题为由与大家交流三个问题:1、立信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2、疫情之下的立信品格。3、做一名立信人,你应树立什么样的志向和理想?

  一、立信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

  (一)红色基因 爱国担当

  了解立信,首先要认识和体会立信师生爱国担当、同舟共济的政治品格。1924年,我国著名教育家、会计学家、潘序伦先生从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成归国,怀揣着“教育救国”和“实业救国”的梦想于1928年创办了事务所、学校、会计图书用品社“三位一体”的立信会计事业。抗日战争时期,学校内迁至重庆辗转办学、弦歌不辍,坚持不懈为民族复兴培养人才。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学校同其他财经院校合并。1980年复校,学校发展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1952年,中国人民银行创办了原上海金融学院的前身上海市银行学校、华东区银行学校,揭开了学校服务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大幕。进入21世纪,伴随国家和上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原立信会计高等专科学校、上海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于2003年同期升格为本科院校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上海金融学院。2016年两校合并组建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重温学校92年光辉的历史,可以说她在国家的危难之时诞生,在抗战的艰苦岁月中磨砺,在新中国的建设中成长,在改革开放的发展大潮中新生,在新世纪的富强中腾飞。

  同学们,回顾和总结立信的校史,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对“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这13个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今年是《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正式出版100周年,《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中文首译本,是陈望道翻译,陈独秀、李汉俊校对,1920年8月由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又新印刷所印刷的《宣言》第一部中文全译本。首次印刷1000册,或赠或售,迅即一空。在党的创建史上,《宣言》的翻译、出版和传播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百年沧桑,首译本早已一本难求,全国仅存11部、上海4部,若有收藏,当极其珍贵。然而,近期上海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图书整理和布展过程中十分意外地又发现了一本《共产党宣言》的首部中文全译本,即全国第12本、上海第5本。这册《宣言》竟然与立信校史密切关联,她曾经被原立信校董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王云五先生捐赠给立信会计专科学校霭士图书馆,进入立信藏书,到1952年9月这册《宣言》伴随立信藏书并入上海财政经济学院图书馆,屈指数来,它与立信“学缘”应有5年半左右。为时虽不长,但却是立信校史上最鲜艳的一抹红色。

  同学们!建校之初,学校创始人潘序伦先生远见卓识,不仅倡导“新式会计”,主张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而且广揽名师,培育英才。他认为“国以才立,校以才兴”,因此学校凝聚了一大批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名家大师。人民音乐家冼星海1935年从巴黎音乐学院学成回国,受邀到立信音乐训练班执教,他热心施教,为学校培养了一大批音乐人才,为中国抗战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中国当代经济学家、人口学家马寅初是潘序伦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学长,学成回国后,著书立说、针砭时弊,抗战时在重庆被国民党当局软禁。这时潘序伦顶住压力,于1943年礼聘马寅初到立信任教,留下了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学校在抗战内迁重庆时期,还聘请了黄炎培、潘震亚、章乃器、陈顾远、钱素君、张蕙生等一批知名教授,为学校在重庆办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立信还走出了苏南抗日根据地“财经战线的红管家”、《沙家浜》中郭建光的人物原型之一的李建模;走出了中共早期党员、中共“五大”候补中央委员、会计学者韩曼涛;走出了中国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第一人、著名经济学家顾准;走出了《大刀进行曲》的作者、革命音乐家麦新;还走出了周宝训(1923-1949)、吕飞巡(1924-1949)、黄秉乾(1926-1949)这些校园烈士,他们都是20多岁就早早献出尚在青春的生命,而且都牺牲在大上海即将解放的“黎明前的黑夜”。

  在为国家民族的解放和民族经济与教育的发展努力奋斗中,立信人勇当责任,表现出了崇高的爱国情怀,铸就了这所令人尊敬的学校和一批杰出的教师和校友,绘成了一幅救亡图存、强国富民的壮丽画卷,成为我们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是立信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是立信人坚持理想信念、永葆家国情怀的政治品格,是立信精神特质的首要体现。

  (二) 以信立校 信扬天下

  了解立信,其次要牢记和传承立信诚实守信、德才兼备的道德品格。建校伊始,老校长潘序伦见微知著,借《论语》中“民无信不立”之意,取校名为“立信”。校训也是“立信”二字。潘老校长始终把诚信作为学校育人和学生执业的信条,积极倡导诚信文化,实乃承中华文化之精髓、融西方契约之方策的最重要成果。校歌中“百业兴兮裕民生,万商集兮衡重轻”“海水滔兮天昏昏,镵枪起兮吾校生”的咏唱,已经深深融入了一代代立信人的血脉。

  纵观近90余年的办学历史,立信从校名、校训、校歌、校徽到大学精神、校园文化、校友文化,无不深刻地打下诚信的烙印。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诚信价值引领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构建形成具有财经院校特色的“六环节六目标”诚信教育体系。从入学到就业、从课内到课外,从实践到网络,从营造诚信校园文化氛围到专业教育提高学生诚信素养,从规范诚信行为到养成诚信自律的品格。这一体系以诚信为魂,以育人为本,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

  学校将诚信品格的培养融入到每一个教育的细节。诚信信箱、打印店无人值守时,学生会主动扫码支付,或把钱放进钱盒;学期末考试,很多教室不设监考员,考场仍秩序井然;毕业时,同成绩单一同交到学生手里的,还有一份《个人诚信报告》……独特的“立信现象”蔚然成风。校内的中国会计博物馆、潘序伦著作展示室、校史馆、诚信长廊等场馆,在开展立体形象的诚信现场教学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校内序伦大道、昭信堂等河名、路名、桥名、楼宇名称,展现了学校的历史底蕴和人文脉络,形成了诚信教育的鲜活素材和环境要素。学校制定并出台了《诚信分评定实施办法》,开发了大学生诚信分评定系统,试点为毕业生出具《大学生个人诚信报告》,形成了诚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另外,学校还抓住“网络诚信宣传日”、“信用记录关爱日”等契机和寒暑假时期,广泛开展特色鲜明的校内外诚信主题实践活动让每一位学生成为诚信文化、诚信理念的传播者、实践者。

  学校还发起成立了“全国高校诚信文化育人联盟”;成功举办四届全国高校诚信文化育人联盟年会;承办“上海高校诚信文化学术研讨会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工作推进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上海峰会”;出版了一系列诚信论著;结合学校文化传统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开设了中国系列课程《信用中国》;“润物无声 信扬天下——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构建‘六环节、六目标’诚信教育体系”案例荣获上海教育系统“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示范案例;诚信文化建设项目“学生发展银行”获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92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了一大批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优秀人才。“立德树人”首在“立德”。“立德树人”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具备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注重“德才兼备”一直是学校的育人传统。立信人拥有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坚定不移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爱无疆的人道主义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不断地激励着我们在艰难中奋起、在顺境中超越,不断地激励着我们丰富和发展立信事业,使我们走出了一条愈发自信、愈发坚定、愈发广阔、愈发美好的立信道路。“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有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从一代宗师开门立派,到几代后人薪火相传;从立信、金融携手并进,到新时代再创立信新的辉煌。

  (三)学验并重 特色鲜明

  了解立信,要学习和践行学校经世致用、开放实用的精神品格。学校始终坚持“立诚明德、经世致用”的大学精神,秉持“诚信、实用、开放”的办学理念,彰显“诚信为本、学验并重”办学特色,被业界誉为中国现代会计教育的发祥地和“未来金融家的摇篮”。学校从创校初始满足“实业救国”的需要培养现代会计人才,到为“强国梦”编辑“立信会计丛书”;从会计史上著名的“学术论争”到立信师生投身爱国民主活动和抗日救亡运动;从立信校训、校歌的诞生到内迁重庆服务抗战、满足革命斗争的各种需要,立信人敢为人先,肩负起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把所学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契合。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学校进一步形成了依托行业办学的传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把握时代脉搏,回应现实挑战,为国家培养了数万名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人才,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立信的毕业生以“诚信可靠、动手能力强、上手快”而广受用人单位欢迎,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已经成为各条战线上的管理骨干和业务骨干,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使命中,学校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潘序伦老校长的会计教育、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出版社“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现代大学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演化。在90多年办学实践中,学校在校外建立了多个产学研基地,立信会计出版社是全国唯一一所以会计命名的专业出版社,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是全国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也是学校最主要的实习基地。近年来,学校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育人为本质量提升工程,培养具有“诚信品质、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成为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理事单位。2011年,立信获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2017年,成立的金融科技学院是学校与慧科教育科技集团共建共管的国内首个示范性金融科技学院,该学院以产教融合方式,培养熟悉金融业务、互联网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

  学校坚持特色为本,加强学科建设。学校以“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和统计学”为重点,以金融学、会计学为核心,初步形成了交叉支撑、协调发展的多学科发展格局。学校入选首批“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和“上海高等学校一流研究生建设引领计划”,工商管理学科入选上海市一流学科、上海市高原学科,应用经济学列入上海高校一流学科培育计划,开放经济与贸易学科为上海市重点学科。会计学和金融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会计学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学校坚持以“高水平、应用型、国际化”建设为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实施 “人才强校计划”,推进教师分类管理,构建应用型财经类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和教师职业荣誉体系。

  学校虽经多次分分合合、更名易址、停办复校,但广大师生始终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用坚韧的信念和自强不息的实际行动,投身学校事业发展,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为国家强盛、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同学们,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学习历史重要性时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创业难,守业更难。学习我们的校史,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从非凡历史中找寻初心、激励使命,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增强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的历史责任感。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神圣使命,诚信感恩、德才兼备的责任意识,经世致用、实用开放的优良品格,这些立信力图要传承给你们的东西,将是大家最宝贵的财富。希望你们在校学习期间,能够铭刻在心,并不断地发扬光大。只有自己内心充满了光辉,周围的世界才会呈现出更加的灿烂。

  二、疫情之下的立信品格

  (一)抗疫新生力量——立信学子

  同学们,因为疫情防控原因,当你们在校门口与父母惜别之际,你们的老师和学长们接过你们手中的行囊,带领大家步入美丽的立信校园。在这群可爱的人当中,有“2019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余森乐同学,他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投身于抗疫战斗中;有会计学院退伍大学生郭嘉禾同学,作为一名军人的她,在疫情的危难时刻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她说“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在退伍申请书上我承诺过退伍不褪色。”还有我校广大“90后”、“00后”的青年学生,他们听指挥,勇拼搏,用实际行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或捐款捐物,或投身公益,或参与志愿服务。

  (二)战疫急先锋——教师志愿者

  与此同时,更有“70后”、“80后”的老师们为战胜疫情贡献力量。会计学院教师党支部书记吴向阳老师在疫情防控最严峻时期,帮忙分发一批德国华人华侨社团向上海捐赠的4万只救急口罩。她戴着口罩、全副武装,驱车一个小时赶到位于嘉定区的瑞金医院北院,为这里的护士送去了500只医用口罩。将口罩放下后,她又马不停蹄赶往第六人民医院、第九人民医院、长征医院等六家医院共送去8000只医用口罩。一天下来,吴老师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上海,午饭也没来得及吃,只为了抓紧时间把口罩送到医护人员手中。

  体育与健康学院教工支部书记李祥亮寒假期间正在美国学习,当他了解到国内防疫物资紧缺,立即联系多位当地朋友,赶赴洛杉矶多家超市及药店,搜集近万个口罩,价值近10万元。李老师驾车往返4小时前往洛杉矶机场寻求好心人代为运输回国,以这样的方式,李老师又多次往返洛杉矶机场将三批口罩运回上海。

  统计与数学学院辅导员聂含聿老师是一位80后的孕妈妈,疫情发生之后,她用自己在心理领域的专长,在自己的学生班级群、学校教师群里发布疫情防控知识和心理微课,缓解师生焦虑情绪;还与另一名音乐治疗师发起并牵头,成立线上心理关怀群,为大家进行公益心理微课及心理放松科普类音频视频输出,共达20余个作品,微信公众号阅读浏览量达12324次。

  在灾疫面前,学校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抗疫故事,老师和同学们实际行动诠释了立信人的责任与担当,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同学们,在过去8个多月时间里,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中国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广大医务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舍生忘死挽救生命;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党中央统筹兼顾、协调推进,使经济发展稳定转好,生产生活秩序稳步恢复。中国的抗疫斗争,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

  (三)致敬最美逆行者——中国青年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抗疫斗争中,我们积累了重要经验,收获了深刻启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充分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自觉担当,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在这次抗疫斗争中,青年一代的突出表现令人欣慰、令人感动。参加抗疫的医务人员中有近一半是“90后”、“00后”,他们有一句话感动了中国:2003年非典的时候你们保护了我们,今天轮到我们来保护你们了。长辈们说:‘哪里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虽然受疫情的影响,今年的新生开学时间比往年晚了一些,但是此时此刻,我们能够相聚立信,可谓来之不易。这是数万名医护人员不畏生死、奋力鏖战的结果,是无数基层工作者坚守一线、辛勤付出的结果,是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结果。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现在我提议,让我们共同向“最美逆行者”致敬!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从来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从5000多年文明发展的苦难辉煌中走来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必将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一路向前,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能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更加美好生活的前进步伐!

  三、你应树立什么样的志向和理想?

  同学们,2020年,注定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极不寻常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特殊时期,立信师生以自己的行动和善举赓续着立信人的使命担当,家国情怀。作为一名新立信人,你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志向和理想?大学是百炼成钢之地,你们在大学期间要塑造成型的价值观,搭建系统的知识结构,培养专业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健全人格与品性。作为师长,和大家分享三点建议。

  (一) 希望同学们坚定理想信念,涵养家国情怀。

  “心有所信,方能致远”。马克思主义是中国人民经过反复比较才找到的科学真理,同学们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也是一位智者,同历史对话,我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在不断检视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中坚定理想信念,由理论的清醒走向行动的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对当代中国青年而言,大家生逢其时,不存在脱离祖国的伟大,也没有远离时代的崇高,爱国是本分,更是责任,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同学们,立信诞生于国家危难之时,成长于民族振兴之际,兴盛于祖国富强之日。自诞生之日起,立信人就以报国为使命,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程中从未缺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未来三十年,中国将在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过程中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化强国。你们将人生志向与祖国发展结合在一起,也必将做出一番不负时代的成就。

  同学们在今天的典礼过后,你们将开启勤奋苦读的日子,关键是如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下去,这就需要你们把家国情怀深深扎在心底,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是我们这个社会的脊梁,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学习,是你们的应尽之责。良骥自知前程远,不用扬鞭自奋蹄。愿在座每一位同学,都从今日起抱定一颗初心,用知识、本领和生命服务于国家,去推动祖国的长久繁荣和发展。

  (二) 希望同学们笃实奋斗精神,积淀底蕴根基。

  同学们来到学校,就是为了求学求知。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知识高速迭代更新的时代,学习并不只是你们人生中某个阶段为了拿到一纸证书,学习将伴随你们一生,成为你们生命活动最为核心的一个部分。在立信的这四年时间,你应该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的学习思考。四年后,同学们离开学校的时候,你们会深刻认识到,过好校园生活的关键因素是目标的清晰度。进入人生新的阶段,并不像有人认为的那样“到了大学就轻松了”。上坡的路总是累的,奋斗的过程都是充满艰辛的,任何专业、任何工作要想取得新成果、实现新突破,唯有“华山一条路”,那就是历经磨难并艰苦卓绝的奋斗。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你们能够贡献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的能力与素养,全依赖于所习得的学问与本领。创新是根本出路,基础则是扎实的数理能力、深厚的人文素养和丰富的专业知识。青年时期是建立创新思维的黄金阶段,头脑活跃、精力充沛,大家一定要充分把握,将深沉的家国情怀转化为矢志创新的强大动力,密切关注科学技术前沿,不断丰富、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并运用于实践,在校园里勤学不辍,久久为功,抱一颗“滴水穿石”的心,化一个“水到渠成”的境。

  奋斗是青春的底色。同学们,本科四年是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大家一定要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上下足功夫,同时还要以开放进取的姿态,努力培育创新能力。要在学习探索上开放思路,既要建立浓厚的专业兴趣,也要打造复合型知识体系,培养问题导向研究的能力。要在知识获取上开放视野,善于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将其转化为自身成长的养料。要在人与人的交流中开放融合,学会团队合作,虚心求教、勇于发问、善于表达,与老师、同学相互激发,共同成长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在勉励青年时指出,“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强者,总是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

  (三) 希望同学们砥砺诚信操守,锤炼品德修为。

  人无德不立,品德是为人之本。止于至善,是中华民族始终不变的人格追求。大学阶段,是你们真正走入社会前最后的准备阶段,在大学里,每个人都将完成个体心灵生态的构建过程,在此过程中,大家可以时常叩问一下自己,我究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而要答好这个问题,品德修为、行止操守的分量很重。一个人的品德与修为,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对个人成功有决定性作用。与学习一样,品德修为的锤炼,同样是终身的功课,几乎涉及我们日常行为的方方面面。

  大家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承担着各种责任,其中最重要的是对社会的责任,“立信人”这一新身份,也是大家从今日起所需承担的新责任。立信文化的灵魂和精髓在“诚信”二字,诚信是立信90余年办学历程中始终坚守的核心价值观,“诚实不欺、言行如一、有诺必践”是立信人的初心和坚守。在生活实践中,你们会不断面临各种道德冲突,进而要求你们做出道德选择,从考场诚信,学术规范,到生活中、经济行为中的诚信,从在网络上所发表的立场和主张,到集体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处理,再到闲暇时光的个人生活情趣,都是你们品德修为的试金石。钟南山院士已经为祖国健康服务60年,还希望为祖国再服务若干年。从17年前“非典”期间那一句“把最危重的病人转到我这里来”,到今天的“抗击疫情,医生就是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冲上去?”——这就是赤子之心和责任担当。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希望同学们不要被利益掩盖良心,始终把“诚信”和“责任”作为精神底色和追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完善小我中成就大我。

  同学们,新的航程即将开启。进入新时代,站在新的起点,你们既拥有着前所未有的广阔平台,也肩负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我们的人生大多数时候,是在茫茫黑夜中求索前行的,请永远记住提醒你自己,我们头顶的天空是布满繁星的,只要你能够仰望星空,你就会发现,星星一直都在那里,它们会一直指引着你往前行。希望大家胸怀远大理想,“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积极抓住历史机遇,勇敢面对困难挑战,勇于创新,乐于实践,脚踏实地做人做事做学问,不负新时代赋予的使命,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让人生在国家和民族的进步中熠熠闪光!

  到2028年立信建校100年之际,百年的立信将建成国际知名、国内有重要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财经大学。在迈向百年目标的征途中,学校一流现代化校园正在建设之中,崭新的校区将体现“财经气质、人文智慧、绿色开放”,不设围墙,智慧校园。

  同学们,百年立信正在扬帆远航,你们与立信同处新的时代,赓续立信文脉的重任,你们责无旁贷,相信你们也会像立信的前辈一样,在家国使命中锻造爱国担当的立信品格,为百年立信奏响新时代的华章!

点击率:    编辑:新闻中心 王蕾
相关信息
国际经贸学院举办“见‘信’如面,你念党心” 红色经典传诵大赛 财公管举行 “红色家书之扶贫者家书”主题党日活动
统数学院开展“品红色经典,庆建党百年”演讲比赛 【我为群众办实事】金融学院为共建单位开展金融反诈及红色宣讲活...
金融学院学生党支部开展“学习红色金融史”主题党日活动 金融学院暑期开展“永远跟党走”红色教育基地寻访活动
【新民晚报】“金小燕”大学生党史宣讲团讲“活”红色金融故事 财公管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开展暑期红色基地打卡活动
李世平:抓好标准化信息化 推动营商环境优化 会计学院举办红色诗歌诵读大赛
上川路校区:浦东新区上川路995号 文翔路校区:松江区文翔路2800号 中山西路校区:徐汇区中山西路2230号
沪ICP备09005481号-4 CopyRight ©2015-2016 版权所有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