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行的上海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学术年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与共同富裕”学术研讨会上,与会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就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的核心要义、高质量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实现共同富裕展开了深入研讨。研讨会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同济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联合主办,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承办。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党委书记、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解超指出,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历史生动地证明了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在新发展阶段、新历史方位,只有将实现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把握共同富裕的时代特性;只有将实现共同富裕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相结合,才能更好地突出共同富裕的价值导向;只有将实现共同富裕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呼应,才能更有效地增添共同富裕的世界意蕴。
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喜平认为,现代化不仅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与自然等各个层面的综合概念,也是涉及价值、制度、技术的动态、渐进行为。中国现代化拓展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人民福祉达到新要求,而且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达到新进展,人的全面发展达到新水平。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务部主任、长三角研究院执行院长何立胜认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需要全面辩证地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足、部分人先富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三次分配、劳动收入差距与财产收入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合理调节高收入与增加低收入、推进共同富裕的重点与难点、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等关系。
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党工组成员吴解生认为,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理论工作者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发扬伟大建党精神与学术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以问题为导向,直面社会热点、群众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