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 | English
| 在线投稿 |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 校务 > 正文
学校召开办学定位分析论证专家咨询会
投稿日期: 2025-07-10     发布日期:2025-07-10     【信息来源】发展规划处、高教研究所     作者:童杰


  7月9日上午,学校在中山西路校区召开办学定位分析论证专家咨询会。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公共外交研究院理事会理事长、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周汉民,上海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元春,上海师范大学校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袁雯,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原副院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顾晓敏,原上海金融学院副院长、原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吴大器,原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副院长、上海市会计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邵瑞庆六位专家为学校发展“把脉问诊”。校党委书记解超主持专家咨询会。党委副书记、院长杨力致欢迎辞。校领导、学校深化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学校办学定位分析论证工作专班全体成员、二级教学科研单位党政负责人参会。


  解超强调,开展办学定位分析论证,是高校谋划编制深化综合改革方案的先导和首要任务,是高校清晰自我认知、科学谋划未来、强化服务导向、优化资源配置的关键环节。学校对此高度重视。他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提高站位,压实责任。办学定位分析论证事关学校综合改革方案编制的成效,要切实承担起责任,确保学校综合改革方案编制工作扎实开展。二是明晰需求,精准发力。此次办学定位分析论证要坚持需求导向,以需定供,主动对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及金融强国建设“五篇大文章”,系统梳理现代服务业、专业服务业等行业产业服务面向的重点领域需求,找准学校精准服务的发力点和竞争力。三是对标对表,精准落实。办学定位分析论证的工作指引已经明确了各分项论证报告的具体要求,相关职能部门要在充分理解办学定位分析论证要点的基础上,严格对标、细化落实。


  杨力对专家们为学校发展贡献智慧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学校当前面临着三个“时代之问”。一是国家战略需求之问,即面向数智化转型时代,如何重构财经人才培养范式以主动回应发展之需;二是区域发展命题之问,即对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尤其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如何提升人才培养供给与行业产业发展的适配度;三是高校竞争突围之问,即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慢进也是退步”的发展态势中,财经类高校如何占有一席之地。他期待专家们分享“望远镜”式的洞察和远见以及“显微镜”式的精准把脉,更期待在互动交流中听取“多棱镜”式的真知灼见,助力学校校准航向,进一步明确在国家和上海高等教育体系中的角色定位和功能担当,为学校综合改革方案的高质量编制奠定坚实基础。








  在论证咨询环节,专家们围绕学校行业产业服务面向、人才培养类型结构、重点布局建设方向、社会服务贡献领域、中长期发展目标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背景下,财经类高校面临建设金融强国的机遇和挑战,要以数字人才培养作为底色,培育学生的数字素养、专业技术和多场景迁移能力,培养超级复合型人才。要聚焦数智新财会、新金融,聚焦解决前沿问题,构建立信发展新模式。要以产业行业需求为导向,在高校的纵向和横向比较中找准定位,保持战略前瞻性、稳定性和基本性,围绕学校发展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回归学校办学初心。要发挥财经教育百年品牌和政策资源优势,精准对接国际金融中心、科创中心建设对“微观经济管理人才”的刚性需求,打造长三角财经人才供给基地。要以“立信”基因重塑中国财经教育范式,在服务金融强国战略中定义不可替代价值。要传承立信“三位一体”办学优势及诚信教育培养特色,主动开展数智化转型,对标一流应用型高校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专业群建设,强化产教融合。要以数字化转型重构应用型财经教育生态,打造“厚基础、重应用、显特色”的育人体系,优化学科专业布局,聚焦金融、会计、审计等关键服务领域。

  发展规划处简要介绍了学校综改方案编制的前期工作情况。

  会后,学校召开专题研讨会,围绕学校办学定位,结合专家意见和建议,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并明确了工作要求与时间安排。  

(摄影 忻心)

点击率:    编辑:新闻中心
相关信息
学校召开新一轮中层干部聘任宣布会暨第二季度党政工作例会 学校启动日本千叶商科大学暑期研学暨社会实践项目
学校举行“学者书房”入驻仪式 国际经贸学院组织开展“行业专家进课堂”系列活动
我校10项课题获上海学校共青团工作研究课题立项 学校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座谈会
学校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专题培训 学校开展青教赛校赛备赛专项集训
学校召开机关作风建设座谈会 学校推进健康学校建设
上川路校区:浦东新区上川路995号 文翔路校区:松江区文翔路2800号 中山西路校区:徐汇区中山西路2230号
沪ICP备09005481号-4 CopyRight ©2015-2016 版权所有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