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jfdaily.com/staticsg/res/html/journal/detail.html?date=2021-02-23&id=309424&page=09
“救最大多数劳苦群众”
来源:解放日报 日期:2021-02-23
■陈斌
近年来,随着档案资料陆续解密,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俞秀松的革命事迹逐渐为人所知。
坚守初心与使命
1899年8月,俞秀松出生于浙江诸暨溪埭村;1939年,他因遭诬陷,牺牲于苏联。在不长的革命生涯中,俞秀松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创造出党史上的多个“第一”:
第一批深入工厂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1920年4月下旬,俞秀松脱去长衫,进入上海厚生铁厂与工人同吃同住。经过一段时间的工厂生活,他得出“施以马克思主义教育是动员工人的前提”、工人运动应建立在“工人自由结合”基础上等判断。
第一批党的早期组织成员。1920年6月,俞秀松与陈独秀、李汉俊等人开会成立上海党的早期组织,并共同起草党纲。从此,中国共产主义运动进入有组织、有计划的推动阶段。
第一任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1920年8月22日,上海党的早期组织委派俞秀松创立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担任书记。参加发起团组织的人有陈望道、李汉俊、叶天底等人。俞秀松出色的工作得到青年共产国际方面的肯定,称赞“上海的青年团是中国的青年团中最好的一个”。
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后,俞秀松还通过信件等形式,与各地进步青年联系成立青年团。不久,北京、广州、天津、长沙、武汉、唐山、太原等城市纷纷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
第一批加入国共合作的中共党员。1922年8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作出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的决议。8月23日,俞秀松与陈独秀、蔡和森等人经介绍成为第一批加入国民党的中共党员。
第一批参加对军阀作战的中共党员。1922年10月30日,俞秀松为响应向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做坚决斗争的口号,决定参加讨伐陈炯明的北伐军。11月19日,俞秀松到达福州许崇智军队司令部,成为中国共产党内第一批参加对军阀作战的党员。
第一批赴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的青年。1925年10月28日,俞秀松与张闻天、王稼祥、杨尚昆、王明、伍修权、乌兰夫、蒋经国等人乘船从上海出发,远赴苏联求学。此次赴苏留学,俞秀松被任命为莫斯科中山大学党务工作、学生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坚决捍卫党的正确路线
俞秀松革命生涯中的六个“第一”,本质上体现了忠诚于党、敢为人先、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
一是共产党人初心与使命的最初写照。
“牺牲自我,救国救民”是俞秀松参加革命的初衷。他曾坦言:“我虽主张人生是快乐,不过因为大多数人都受痛苦,我不能独享这种快乐,暂时不能不牺牲我底快乐,去救这班大多数受苦痛的人。”
1923年,俞秀松在给父母的信中进一步表达了“救中国最大多数劳苦群众”的志向——我自己感觉在社会上种种苦痛,并且感觉着社会上和我们同样苦痛或更苦痛的许多人,驱使我的良心不得不去打破这种苦痛的根源……有志者事竟成,我确信我们的主张是能实现的。
二是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真实写照。
一开始,俞秀松曾将工读主义、无政府主义视为改造社会的工具。但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他最终抛弃了非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俞秀松自述,在参与党的创建过程中,自己曾阅读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考茨基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以及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出版的列宁所写的关于社会主义的各种书。
三是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时代写照。
比如,在上海党的早期组织创建初期,由于党员人数少、建党工作繁多,俞秀松一个人承担起了上海党团组织的大部分工作。
又如,在苏联留学期间,俞秀松与党内“左”倾路线作积极斗争,甚至在生命受到威胁时也没有妥协,坚决捍卫了我们党的正确路线。
总之,俞秀松的革命事迹深刻诠释了这样一个道理: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必须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勇于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勇于担当、善于作为。
(作者单位: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近年来,随着档案资料陆续解密,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俞秀松的革命事迹逐渐为人所知。
坚守初心与使命
1899年8月,俞秀松出生于浙江诸暨溪埭村;1939年,他因遭诬陷,牺牲于苏联。在不长的革命生涯中,俞秀松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创造出党史上的多个“第一”:
第一批深入工厂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1920年4月下旬,俞秀松脱去长衫,进入上海厚生铁厂与工人同吃同住。经过一段时间的工厂生活,他得出“施以马克思主义教育是动员工人的前提”、工人运动应建立在“工人自由结合”基础上等判断。
第一批党的早期组织成员。1920年6月,俞秀松与陈独秀、李汉俊等人开会成立上海党的早期组织,并共同起草党纲。从此,中国共产主义运动进入有组织、有计划的推动阶段。
第一任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1920年8月22日,上海党的早期组织委派俞秀松创立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担任书记。参加发起团组织的人有陈望道、李汉俊、叶天底等人。俞秀松出色的工作得到青年共产国际方面的肯定,称赞“上海的青年团是中国的青年团中最好的一个”。
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后,俞秀松还通过信件等形式,与各地进步青年联系成立青年团。不久,北京、广州、天津、长沙、武汉、唐山、太原等城市纷纷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
第一批加入国共合作的中共党员。1922年8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作出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的决议。8月23日,俞秀松与陈独秀、蔡和森等人经介绍成为第一批加入国民党的中共党员。
第一批参加对军阀作战的中共党员。1922年10月30日,俞秀松为响应向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做坚决斗争的口号,决定参加讨伐陈炯明的北伐军。11月19日,俞秀松到达福州许崇智军队司令部,成为中国共产党内第一批参加对军阀作战的党员。
第一批赴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的青年。1925年10月28日,俞秀松与张闻天、王稼祥、杨尚昆、王明、伍修权、乌兰夫、蒋经国等人乘船从上海出发,远赴苏联求学。此次赴苏留学,俞秀松被任命为莫斯科中山大学党务工作、学生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坚决捍卫党的正确路线
俞秀松革命生涯中的六个“第一”,本质上体现了忠诚于党、敢为人先、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
一是共产党人初心与使命的最初写照。
“牺牲自我,救国救民”是俞秀松参加革命的初衷。他曾坦言:“我虽主张人生是快乐,不过因为大多数人都受痛苦,我不能独享这种快乐,暂时不能不牺牲我底快乐,去救这班大多数受苦痛的人。”
1923年,俞秀松在给父母的信中进一步表达了“救中国最大多数劳苦群众”的志向——我自己感觉在社会上种种苦痛,并且感觉着社会上和我们同样苦痛或更苦痛的许多人,驱使我的良心不得不去打破这种苦痛的根源……有志者事竟成,我确信我们的主张是能实现的。
二是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真实写照。
一开始,俞秀松曾将工读主义、无政府主义视为改造社会的工具。但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他最终抛弃了非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俞秀松自述,在参与党的创建过程中,自己曾阅读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考茨基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以及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出版的列宁所写的关于社会主义的各种书。
三是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时代写照。
比如,在上海党的早期组织创建初期,由于党员人数少、建党工作繁多,俞秀松一个人承担起了上海党团组织的大部分工作。
又如,在苏联留学期间,俞秀松与党内“左”倾路线作积极斗争,甚至在生命受到威胁时也没有妥协,坚决捍卫了我们党的正确路线。
总之,俞秀松的革命事迹深刻诠释了这样一个道理: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必须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勇于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勇于担当、善于作为。
(作者单位: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