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xZO_wRSG_bDap6fcMMQWCw
11月7日,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上海领导科学学会、同济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联合主办,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承办的上海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年会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与共同富裕”学术研讨会于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召开。来自中央党校、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和全国高校的180多名学者、师生通过线上与线下互动结合的方式参加了主题研讨。
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纳入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远景目标,是党的意志和庄严承诺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党委书记、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解超教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书记、上海领导科学学会会长郭庆松教授,同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冯身洪,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王为松分别致辞。
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党工组成员、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许玫教授主持开幕式。
与会者认为,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纳入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远景目标,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党的意志和庄严承诺。共同富裕不仅同生产力相关联,涉及财富占有、个人收入分配、家庭生活水平等方面,而且同生产关系相关联,涉及社会公平正义、执政党价值取向、运行体制机制等方面问题,必须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必须防范资本无序扩张并绑架政治、舆论和权力。
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民福祉达到新要求,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达到新进展,人的全面发展达到新水平
上半场主题报告由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蓉教授主持。
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沈壮海教授发言认为,我们所创造的文明新形态是呈现在中华大地上的文明跃动,是“现实的文明”;我们所创造的文明新形态是崭新的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是一种成形的文明;我们所创造的文明新形态是更先进的文明,具有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和效率优势,以独立自主、和平发展推动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喜平教授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与自然等的综合概念,也是涉及价值、制度、技术动态渐进的行为。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人民福祉达到新要求,而且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达到新进展,人的全面发展达到新水平。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永贵教授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具有五个鲜明特征:一是领导力量新,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全面领导现代化;二是发展路径新,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三是基本立场新,一切发展理念、方法都是以人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四是根本目标新,共同劳动、共同创造、共建、共享物质和精神成果;五是社会形态新,体现在“五位一体”全面现代化建设由低向高前进。
必须站在科学的立场上,充分认识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科学社会主义》副总编、中共中央党校郭强教授认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标志,但是共同富裕目标尚未实现,文明形态尚未成熟,现代化强国目标尚未实现。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告诫我们,必须站在科学的立场上,充分认识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以史为鉴,缩小地区、城乡和收入差距和贫富差异。共同富裕不是同等富裕,首先需要实现全体人民的权力、机会和规则公平,共同分配着力点是解决二次分配的公平性问题,而不是把重点放在三次分配。
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原常务副会长、现任《理论视野》杂志主编、中共中央党校秦刚教授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过程实际就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体化过程。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人民追求共同富裕的愿望,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制度,坚持公有制经济制度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包括个体、民营企业共同发展的制度,调动各方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积极性,在消除了绝对贫困基础上,逐步推进,逐步积累,不断缩小差距,才能最终达到目标。
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王公龙教授在《世界历史视野下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主题发言中,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理想追求、世界历史演变的时代环境和中国社会的政治倾向三个角度,指出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必要性,同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顺应历史前进的逻辑,具有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李冉教授指出,贫富分化是人类世界遇到的共性问题,中国在解决此问题上,为什么没有引发西方国家那样的社会激化和民粹主义式运动?答案是:中国共同富裕的价值立场是人本身,人是发展的最高目的,是治国理政的最高价值;中国共同富裕关注的是整体的人、全面的人和现实中的人。西方国家虽然在努力建设福利社会,但是其私有制在解决部分个体富裕的同时不断制造新的贫富差异,而且很大程度上是以世界的贫困来换取个别国家的富裕。
通过改革创新、综合发力、同向推动,才能有效落实共同富裕目标
下半场专家发言由上海领导科学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解放日报社党委副书记、高级编辑周智强和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党委宣传部长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文亮分别主持。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务部主任、长三角研究院执行院长何立胜教授认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需要全面辩证地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足、部分人先富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三次分配、劳动收入差距与财产收入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合理调节高收入与增加低收入、推进共同富裕的重点与难点、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等九个关系。
上海领导科学学会秘书长、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发展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鞠立新教授认为,根据马克思“生产关系环节的同一性”理论,全端共富机制包括发展型、渐进型、全面可持续型、共享型、制度规则型等五个环节,通过生产关系前端、中端、终端的改革创新、综合发力、同向推动,才能有效落实共同富裕目标。
体现中国特色反贫困的理论向度与价值旨归的社会保障,是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
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孙力教授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跨越,彻底铲除了不公平的制度基础;如何在追求公平的同时更快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做出了宝贵的制度创新;在民族国家范围内和历史上彻底消除贫困,创造了中国社会公平的三大伟业基础。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伟大贡献。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科社教研部副主任丁长艳副教授,以上海参与对口支援西藏、云南、新疆的实例,分析了中国特色对口支援的理论内涵与政策要义、三大基本逻辑、制度机理、实践模式等四个方面探索实践所取得的成就、经验,认为对口支援的实践模式具有促进东西部共同富裕的价值。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科社教研部主任官进胜教授认为,体现中国特色反贫困的理论向度与价值旨归的社会保障,是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精准扶贫反映了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不断改革和完善分配体系直接关系着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三种分配方式协调联动是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
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基地执行主任吴海江教授认为,不断改革和完善分配体系直接关系着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三次分配是新时代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制度安排,分配方式协调联动是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机关党委副书记赵建平认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要义是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强调推进共同富裕必须正确处理共享与发展的关系,以高水平共享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郝宇青教授认为实现共同富裕应顾全“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以及“进入新时代”两个大局,从具体举措和观念转型两个方面入手,深入推进共同富裕的实施。
中共浦东新区党校讲师王畅博士认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浦东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引领区的战略目标,提出了做好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引领者和示范者的要求。在上海这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土地上,浦东将通过持续创新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继续发挥引领作用。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赵欣副教授认为,要积极调动企业通过提供公共服务参与社区治理的主体积极性和能动作用,形成企业参与的内外驱力,明确企业参与的责任义务,完善参与的战略规划,使企业真正成为为民服务的重要主体力量。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顺认为,新时代“共同富裕”目标的意识形态功能主要包括:教育功能、整合功能、调适功能及再造功能。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副院长张士引分析了马克思的“经济社会形态”转型理论与我国“新发展阶段”转型性质的内涵及其关系,认为应该推动我国从经济社会形态向人的社会形态转变,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
自由发言阶段,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润副院长、华东理工大学杜仕菊教授、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成博士先后发言。
举办高质量、规范化且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学术年会是上海作为排头兵、先行者和引领者的应尽责任和义务
闭幕式由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黄福寿教授主持。
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党工组成员吴解生教授作会议总结,强调上海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发源地,举办高质量、规范化且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学术年会是上海作为排头兵、先行者和引领者的应尽责任和义务,必须坚持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的光荣传统,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问题为导向,直面社会热点群众关切,提高忧患和风险意识。举旗帜、引导舆论;聚人心、明理增信;积智慧、鸣锣开道。勇于在危急时刻,拉响警报,善于在遇险关口,吹响口哨。矢志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助推中华民族巨轮乘风扬帆、劈波斩浪,顺利抵达彼岸。
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解超教授宣读了“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成立学术委员会的决议”。要求广泛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用好各种资源,为青年学者成长出彩搭建更好的学术平台,使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成为全国基础理论学会的示范榜样,为坚持和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新成果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