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 | English
| 在线投稿 |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 科教 > 正文
学校举办“十五五”沪港金融合作与创新发展论坛
投稿日期: 2025-09-18     发布日期:2025-09-18     【信息来源】立信研究院     作者:张海燕

  9月17日,“十五五”沪港金融合作与创新发展论坛在校举行。党委副书记尹晨、上海市浦东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刘宇出席并致辞。论坛由科研处处长万金城、立信研究院(智库中心)院长陈志成主持。

  尹晨在致辞中指出,本次论坛重点探讨“十五五”期间,上海和香港两地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目标,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双中心”协同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领域和突破口,以及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的浦东,如何强化金融核心功能等一系列关键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扎根浦东办学的高校,立信始终秉持与浦东新区同呼吸、共发展的理念,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积极为浦东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面向“十五五”,学校将以“重服务、强贡献”为导向,以需求牵引、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路径,深化与包括浦东新区发改委在内的政府部门的交流,加强与头部企业的合作,推进政产学研深度融合,有组织开展重大项目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服务金融强国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刘宇强调,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浦东新区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功能区。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经济金融格局深刻调整,沪港两大国际金融中心都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此背景下,深入探讨“十五五”时期两者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浦东新区发改委正在统筹推进浦东新区“十五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将坚持全程开门做规划,集思广益,通过编制高质量的发展规划把新区“十五五”发展的美好蓝图转化为“施工图”和“实景画”。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周亚虹教授就“沪港金融合作的机遇与挑战”作专题报告。周亚虹指出,就中国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而言,沪港合作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两地金融机构通过合作,能够为企业提供更丰富的融资渠道和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上海、香港两地的协同合作可以提升中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副院长高华声教授以“稳定币全景图”为题,系统阐述了美元稳定币的演进与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冲击影响。他指出,美元稳定币的崛起,构建了一个强化美元霸权的新型全球货币循环体系。中国需在防御与创新间平衡,重点是要加强沪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合作,探索数字人民币与稳定币的协同路径,以应对金融数字化浪潮。

  我校肖本华研究员分享了浦东新区在沪港金融合作框架下如何强化金融特色功能的思考。他认为,“十五五”时期,浦东应在沪港金融合作框架下强化金融制度性开放、全球资源配置等特色功能,重点在金融基础设施、绿色金融、金融科技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推进金融基础设施互联、绿色金融标准协同、金融科技联动发展,充分发挥浦东在金融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上海经济学会副秘书长邓志超从离岸金融视角对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进行了深入剖析。他认为在发展人民币离岸金融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应推动沪港两地错位发展、相互赋能,采取优化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发展自贸离岸债、探索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加强金融监管合作等举措,共同提升中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

  本次论坛由上海市浦东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长三角科创产业金融服务协同创新中心、科研处与立信研究院(智库中心)共同主办。来自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社科院、上海商学院、欧洲清算银行集团、东吴国际(香港)证券、莘庄工业区经济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上海金融数据港开发有限公司等11家高校和企业行业嘉宾参加了此次论坛。相关专业研究生、本科生现场听取了专家演讲。

  

  (供图 立信研究院)

点击率:    编辑:新闻中心
相关信息
学校开展《习近平经济思想专题教学讲义》首次集体备课 学校召开辅导员企业实践锻炼研讨交流会
学校开展2025级新生消防应急综合演练 学校开展2025级新生入学教育
学校举行庆祝第41个教师节大会暨第二届师德师风论坛 学校举办新任职干部(挂职干部)政治能力和履职能力提升专题培训...
日本千叶商科大学中日交流学院院长一行访问学校 学校专题研讨深化人才培养综合改革
学校举行2025年秋季党政干部会议暨中层干部培训 学校召开2025年暑期务虚会
上川路校区:浦东新区上川路995号 文翔路校区:松江区文翔路2800号 中山西路校区:徐汇区中山西路2230号
沪ICP备09005481号-4 CopyRight ©2015-2016 版权所有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